甘肃,对一个新疆人来说,也许是有点让人瑟瑟发抖的地名。绿皮火车慢慢悠悠出疆的第一站便是甘肃柳园。接下来,火车将要花去接近24小时穿越这个东西横跨一千六百多公里的省份。没到河套走廊前,只有无尽的戈壁黄沙。48个小时的车程的几乎一半时间都在过甘肃。嘉峪关甘肃,对全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熟悉的地名,在来江浙一带上学前,我曾询问过一名苏州人士:“你们苏州大街小巷最多的食物是什么?”答曰:“兰州拉面”。当然假使你跟一个甘肃土著提起“兰州拉面”,对方一定会义正言辞的跟你讲:“我们甘肃没有兰州拉面,只有兰州牛肉面”。朋友们,浓汤宝啊假如非要我说一个形容词形容西北吃食,我想“扎实”二字一定是最佳选择。在看完《风味原产地·甘肃》后,此种感受愈发强烈。《风味原产地》是由陈晓卿团队打造出的新一档美食节目,每个章节短小精悍,区区十分钟照样馋的人口水直流。几个系列中,甘肃地区的美食几乎引起我全部的好奇心,现在为大家呈上一道道地道的甘肃美食!羊肉·羊杂·牛肉面倘若给北方人贴上个“爱吃肉”的标签,最矜持的北方女孩子都会抿嘴一笑表示默认。在西北,年人均肉消耗量大约半头牛外加一只羊。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聪明的西北人认得清每种羊儿。不消食客们担心,厨师们凭借自己长年累月的经验知道每种羊儿用什么烹调方式才最鲜美。八个月左右的小羔羊黄焖或爆香,浓郁的汤汁盖过小羊羔躁动的气味;两年以上的成年羊已经学会祛除自己的膻气,清水炖煮便自成手抓肉;剖出的内脏也没有一处浪费,羊心羊肚羊肥羊肝羊血自有自己的方式烧熟成食。要是你只会用“入口即化”形容食物的口感,那么任何西北肉食都担当得起这一美赞,你尽管大胆地说,肉们经过刀碾火烧入口后定是先化开在舌尖,其余香味顺着舌头爬进口腔和精细的脑神经,让人流连忘返。如果说烹制羊肉是西北厨师们共有的技能,那一碗飘着葱花香菜的清汤牛肉面一定是兰州人民的骄傲。这座人口万的城市,每天要吃掉超过万份牛肉面,消耗40万公斤面粉。一团有韧性的面在拉面师傅手下变得出几十种花样;爱吃圆面的可以要从直径0.3米要起;爱吃宽面的可以从两指宽到韭菜叶子等不同宽度要起,还有三棱形状等等形态各异口感独特的面条。多姿多彩的面条甚至并不是一碗兰州牛肉面的灵魂,那一桶桶清澈又不失浓香的牛肉汤才是真正的老饕们心尖好。厨师们为了更好喝的汤不断推陈出新做着尝试,而食客们则是最佳实验对象。好吃是藏不住的。呱呱·酿皮·面筋如果要满足“扎实”二字,主食必不可少。除了风靡全国的牛肉面,甘肃的凉皮凉粉也必能榜上有名。通过熬煮面浆得到一盆盆晶莹剔透的Q弹嫩滑的凉粉,小摊摊主用特殊的篦子轻轻划拉几下变得到一碗凉粉。呱呱在面食家族中算是小众口粮。以荞麦为原料,比凉粉还多几道工序的呱呱是天水地区人们心中早餐的绝对头牌。不同于其他地方,甘肃的酿皮厚度超过一厘米,颜色微黄,口感弹韧。这三种主食搭配松软劲道的面筋,淋上解腻的醋汁,纯滑的麻酱,辛香入魂的油泼辣子,三味合一,才是一碗地道的西北面食。多孔弹软的面筋与土鸡同炖,鸡肉酥烂,面筋浸满肉汤,一口下去听得到灵魂满足地叹息。胡麻·百合·浆水·土豆不懂事的孩子会问,难道西北人们没有蔬菜吃吗?干旱少水的西北地区自然没有长江中下游流域水土肥沃,但有限的土地上供养着无限聪明的人们。他们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土地的蔬菜种植在这片土地。气候温润凉爽的民勤绿洲产出高油高香的胡麻籽——一种形似芝麻有着浓郁香气的油料;干燥少雨的陇西高原产出世界范围内少有的甜口味百合;用苦苣菜发酵后得到的酸香汤底是开胃下饭菜的好帮手;朴实无华的土豆适种于任何环境,包括常年干旱极度缺水的定西,甚至在这片土地上更加兴旺地生长。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们。甘肃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既有水土丰茂的绿洲,也有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坡。无论生长在什么地方,这土地上的人们都丝毫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而是通过手边生长的作物依靠智慧和味蕾,为自己建造了一方乐土。人们辛勤播种,作物供养着人们。这种简单的供给关系总给人一种十分原始的美好。诚挚推荐这部短而精美的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甘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gx/1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