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风子是大风子科常绿乔木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功能攻毒杀虫,祛风燥湿。常用于皮肤疥疮瘙痒、酒糟鼻、麻风等症。大风子有毒,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
为大风子科常绿乔木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主产于云南.台湾、广西等地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采收后取出种仁,晒干。大风子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润、油性足、不破裂者为佳。研末用,或制霜用,或取油用。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攻毒杀虫,祛风燥湿。
《本草经疏》曰:“大风子味辛苦,气热有毒,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热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瘰疬及风癣疥癞,悉此意耳。”取本品以上功效,可用于:
1、麻风:大风子攻毒祛风,前人为专治麻风之要药。如《解围元数》大风丸,即以本品与祛风杀虫,燥湿止痒之防风、蝉蜕、苦参、全蝎等药研末为丸服,治疗风邪病毒,内侵血脉而致肌肤麻木,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亦可与轻粉研末外用麻油调涂患处。现代临床用治瘤型麻风,常与苦参、苍耳子、白花蛇、防风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药同用,制成丸剂服用。因其有毒,且疗效难肯定现已少用。
2、杨梅疮:《本草纲目》曰:“大风子主杨梅诸疮,攻毒杀虫”如岭南卫生方》则以本品烧炭存性,与攻毒杀虫的轻粉研末,麻油调涂并以其壳煎汤洗之,治梅毒恶疮。
3、疥疮:本品能燥湿杀虫,可用于疥虫引起皮肤皱折部位,甚则全身皮肤痰痒并起粟粒状丘疹之疥疮。如《疠疡机要》之大风子膏,以本品与杀虫止痒之轻粉、枯矾等为末,乌柏油调涂;或与硫黄、轻粉、樟脑等配成散剂或软青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