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传,龙泉印泥比黄金钻石的价值还要昂贵,究竟是什么样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才让它具有如此高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龙泉印泥的制作史,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龙泉印泥始于康熙皇帝时期,因其品质精美,故被奉为旧时皇室御用之物。经过岁月的沉淀,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成为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古书记载:“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这种绝顶的效果自然与制作的难度成正比,制作耗时也是极长的。
龙泉印泥需要大量的藕丝,八月的藕丝为上品,此时的藕杆更加粗壮。一万斤藕杆中仅仅只能取出二两藕丝,为了保证丝质完好,需要人工抽取数月,难度可想而知。千辛万苦抽取的藕丝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储存起来阴干,待到来年开春才可以使用。
(也有用鹿茸代替藕丝的,本文不多做介绍。)
制作龙泉印泥需要选用上好的蓖麻油,和(huo)印泥的油必须要等3年之后再3年才能使用。封上薄膜后酿晒三年,油成膏之后加入藏红花等十几样名贵中药材。等到一缸油变成半缸油,浓稠度入麦芽糖一样便可使用,其过程约三年。
黑色印泥须将蜡烛点燃置一小盏于蜡烛上,汽化的蜡烛遇冷凝华,形成碳颗粒附着在小盏外。为了保证碳粒的细腻程度,需不断反转小盏,取足量的炭灰为印泥上色也是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红色印泥则是选用朱砂磨成粉待用。)
印泥有多种不同色系,取自各种有颜色的矿石物质,将矿石物质磨成粉末,用以上色即可。
将蓖麻油连同朱砂、珍珠粉等一起倒入石舂中搅,等搅到有筋度时加入已经阴干的藕丝继续搅拌(顺着一个方向),直至成型,其过程约两个星期左右。
成型后的印泥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放在密闭的房间内静置半年后才能使用。
最后将印泥装盒,压平,便可以使用了。与之相配的评价:“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也一路流传下来。
这便是龙泉印泥,其价格又怎是黄金可以比拟的?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青印虽无痕,却深深印刻在每个见证人的内心深处。
中国的文化隐藏在每一滴汗水中,在未知的角落熠熠发光,巍巍然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