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之道: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延绵,使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又该如何使自身这一有机的整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使人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这种动态平衡重在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节气介绍: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民间常有“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在我国少数民族居集地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养生重点: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节气易发疾病:
1.呼吸道疾病。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霜降时节为脾脏功能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出。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已有溃疡的修复;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且难免吸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粘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节气养生重点: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
1.防寒保暖。霜降寒邪盛,驱寒保暖有讲究。“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中医讲,寒冷是百病之源。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导致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所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着装要护膝暖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坚持晚上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利于驱寒,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2.通风保湿。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太热了。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容易感冒。加强通风,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屋内可以适当放一些花草,但晚上不要搁在卧室里。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容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
3.预防重疾。霜降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增大,受寒凉气温的影响,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压升高,影响心脏血液供应,会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而中老年人体质弱,难以抵抗外界环境剧烈的变化,极易导致中风。因此,在深秋季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胃病、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病等疾病的人应加倍小心。
4.注重饮食。霜降多胃病,要暖胃散寒。少吃寒性食物,如冰水,冰啤酒,牛奶,海鱼,虾,香蕉,菠菜等;多吃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兼补三脏(脾肺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核桃等。
节气适宜运动:霜降前后加强体育锻炼,可预防常见疾病,但霜降过后晨间容易集聚雾气、出现霜冻,晨间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老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且不宜过度劳累。每次运动前做足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不同的人应根据年龄、体质、爱好等不同,可以选择自身适宜的健身项目。
1.登高。就是登山、爬山运动。登高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同时,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要注意的是,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在上下山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来适当增减衣物。
2.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锻炼运动项目。它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还有助于延年益寿。运动功能较差的人,可以用散步来代替,每天散步半小左右最好,每分钟70步左右。
3.健身。霜降时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可以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等方式进行锻炼。还可选择一些导引,如《遵生八笺》中的“九月中坐功”,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可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痛等症。
节气适宜饮食:霜降宜平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同时应调补肝肾。常言道,秋补是打底补,“一年补透透,不如霜降补”,可多吃性温热而不偏燥、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1.果蔬类。
①梨:[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②苹果:[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功效]生津、润肺,消食、止渴。对苹果的功效早在唐朝的《千金食治》中就有记载。西方人曾有“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我国苹果产区也有“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的谚语。
③橄榄:[性味归经]性平,味酸甘。[功效]清肺,利咽,生渴,解毒。《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既解。
④白果:[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苦。入肺肾经。[功效]敛肺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浊。银杏树叶形似鸭掌,故有鸭脚之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降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银杏树还有公孙树之称,这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公植树而孙得食”的缘故。
⑤洋葱:[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入肺经。[功效]清热化痰。降脂、降糖。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级调味底料。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内含有降血糖的物质——甲磺丁脲,常食对糖尿病人颇有益处。
⑥芥菜(雪里红)[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功效]宣肺豁痰,温胃散寒。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白粘痰,胸膈瞒闷者宜食之。
2.肉类。
①鸭肉。吃鸭可以除秋燥。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为有益。
鸭肉虽好,但吃时也有讲究。首先,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鸭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感冒时还是以喝鸡汤为宜;其次,慢性肠炎者要少吃,鸭肉味甘咸,吃了可能使肠炎病情加重;腹痛、腹泻、腰痛、痛经等症状的人也最好少吃鸭肉。
②兔肉。兔肉在国外被称为“美容肉”。其性味甘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养颜、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长期食用,又不引起发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会附带其他食物的滋味,遂有“百味肉”之说。
③羊肉。羊肉味甘不腻,性温不燥,能暖中补虚,益肾壮阳,开胃健力,适合霜降平补,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煲羊肉、煲羊头的习俗,且进食羊肉利肺助气,豁痰止喘,养胆明目,尤其适合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老年人或者体虚的中青年人食用,对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面色苍白等妇科疾患,也有显着疗效。
3.膳食。
①益胃汤:有益胃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
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5克,冰糖15克。将北沙参、玉竹、麦冬、生地洗净,冰糖打碎,备用。将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毫升。将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即成。
②白果萝卜粥: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白果6粒,白萝卜克,糯米克,白糖50克。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③养阴里脊肉:有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
里脊肉克,鸡蛋2个,女贞子5克,旱莲草5克,桑葚子5克,菜油、湿淀粉、绍酒、酱油、白糖、精盐、醋、蒜、麻油、葱花各适量。炒锅置于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分散投入肉条,炸至金黄色,表面发脆时捞起,另放入猪油、姜、蒜炒出香味,烹入药汁拌匀,放入里脊肉、醋拌匀,淋上麻油入盘即成。
④枸杞鸡肉汤:有补肝益肾,温中益气的功效。
鸡半只,枸杞子15克,淮山药30克,生姜片15克,精盐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倒入开水锅中烫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鸡块放入砂锅中,加入淮山药、枸杞子、生姜片及适量水,用小火煮至肉烂汤香,调入盐,再煮一沸即成。
⑤花生米大枣烧猪蹄: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猪蹄0克,花生米(带皮)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节气养生调理:秋霜已落,阳消阴长,人体容易阴虚疲乏,而艾灸可以通经络、调阴阳、补正气,正是霜降养生之道。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涌泉、肺俞、命门、中脘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高机体抵抗力。温和灸,每穴艾灸10-15分钟,一般在霜降节气当天以及前3天、后3天,连灸7天。
龙颜禅医艾灸所用产品为纯手工雷火灸,精选沉香、穿山甲、干姜、茵陈、木香、羌活、乳香、麝香等等,利用植物燃烧时发出的红外线及热能达到温经通络、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之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