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麻油 > 麻油归经 > 正文 > 正文

做饭认真就能强国别拿日本的工匠精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5/4 12:01:01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447.html

先说一个小故事开篇:国内某工程师交流至日本某厂工作学习,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与其他日籍工作人员轮班清理可拆卸、易污损机器零件。

有个零件形同笔帽,按照日方操作规范,应用小手指包裹棉布探入清理,效率很低也不易彻底清理;中国工程师很快发现了这个弊端,并用低功率手钻包裹海绵替代原有方式清理,又快又干净。交流结束前,他将这个“技巧”当作“临别礼物”告诉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日籍人员,结果日本人却大惊失色地质问:你怎么能不按照操作手册自行操作,这是绝对不被允许和不可原谅的,虽然你的方法没错。

故事到这大概就结束了。其实没讲明白什么道理,但也说明了一件事:日本人都因循守旧、刻板盲从是刻在骨子里的。这也是他们做事“认真”,且被我们一些公知学者高度赞誉、鼓吹学习“工匠精神”的原因之一。

我们要承认日本的“工匠精神”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若是以此来拉踩、嘲讽我们自己的“大国工匠”,那你从基本概念上就搞错了。日本的“工匠精神”与我们的“大国工匠”从底层逻辑上就不是一回事,放在一起做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二者不仅不在一个层面,甚至是互相逆行的方向。

他们所说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日本人并不是生来就“精致”。但凡长了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一个穷了几千年、在明治维新前甚至全民吃不起肉的穷山恶水百战之地,能有什么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工匠”传承?无论“米饭仙人”、“寿司大神”还是漆器工艺,都不是什么有多久历史的“传承”,最多算是近现代日子好起来以后才开始琢磨的东西。

现在我们常说的日本“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前工业时代细分领域的“手工制造业”,是缺乏专业高效工具、只能上人工填线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东西原本就是落后的,是哪怕在日本也早于几十年前就被他们真正引以为傲的工业产能、高效率标准化流水线淘汰了的“沉渣”,往好听了说也就算是“传统工艺”罢了。

手工业从业者,做事认真负责。这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高评价,但仅此而已。

而且这种“传统工艺”其实我们也有,比如抖音上火过一段的“木桩小榨麻油”。这种纯人工砸出来的麻油肯定比机器压的油贵,但是好在哪呢?油香不香只与油菜籽有关、与炒熟了榨还是生榨有关,就是与用木头砸还是用液压机压无关。有了更好更快的生产手段,还扒着以前的“工艺”不放,这种事除了“申遗”和所谓的“传承”之外,并没有实际价值。

我们所说的“大国工匠”是什么

我们的“大国工匠”,从定义上就与日本的“工匠精神”毫无关联。

国家提出这个概念,代表的是高层对工业现代化的期许和目标。“大国工匠”的核心内涵是对工业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科技水平提升精益求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漫漫征途上的催化剂和突破口,玩的是高精尖,目标是现代化。这个“工匠”不是“手工”的工,而是“工业”的工。

我们也曾经短暂的落入过发达国家的通病工业空心化陷阱,但是还是及时的往外走了。在几代工业人不懈努力下,现在我们甚至开始在某些方面“遥遥领先”了,这才是值得庆贺和欣慰的事,才是我们提“大国工匠”的真正价值和贡献。

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做饭认真”而伟大

“精雕细琢”的小玩意小东西,有当然好,聊作点缀;没有也无所谓。因为这原本就只是细枝末节,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是靠“做饭认真”而伟大的。

有人会说你懂什么,最顶级的百达翡丽手表机芯、最昂贵的劳斯莱斯车壳都是人工敲出来的,卖得多贵价值多高?这还不能说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吗?说到奢侈品,那就属于另外一个概念了:最精密的三问万年历手表也比不过50块的电子表精准,最牛的钣金师傅也都在航空制造业而不会去敲车壳。卖得贵,并不是真实的价值高,而是主打了一个“人工贵”、“情怀贵”。人工为什么贵?因为虽然机器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物以稀为贵。

最关键的一点是,其实在日本也并没有多少人对那些工匠精神“引以为傲”:君不见80年代的日本可听不到有人去提那些“寿司大神”或是“莳荟长刀研宗师”(莳荟是一种装裱工艺、长刀研是一种高端手工磨尖钢笔),一帮不成体系的小手工从业者能代表什么强国形象?松下日立那些工业品才是日本人真正的骄傲,只是现在时过境迁玩得没那么溜了而已。

我们的确还有很多不足,但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一样无聊。生而为中国人,成天贬低自己做反思怪,是能多吃两碗饭还是怎么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gj/14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麻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