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众生皆停。
终于熬过了充满艰难险阻的一年,迎来了春天的温暖。
我渴望去看大江大海,与木子家相约,共赴广西游玩。
朋友听雪介绍:“人活七十古来稀,百岁在巴马不稀奇。”长寿村,值得一去。
于是,便决定去巴马——长寿之乡看看。
坡月村里的带“癌”求生者
巴马,是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位于广西河池市,临近云贵高原,隐藏在氤氲如黛的群山中。巴马人,在净土之上,与世隔绝,度日赛神仙。
我们从百色租车前往巴马,下午5点多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车窗外,温暖的气息飘着花香,由远而近,绵延的群山,参天的古树,盛开的山花,对于在北方长大的我,罕见且稀奇,美得叫人心潮澎湃。
到了巴马,迎接我们的是坡纳度假村的暮色。星星点点的灯光,笼罩着整个村庄,四周一片寂静。
这里是村里统一盖的四层民宿,前来观光的游客分配到每户村民家住,当地村民基本上靠旅游经济为生。
安排好住宿,来到度假村的一间足疗室泡脚,便打听这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足疗室的老板娘介绍说,这里百鸟岩、百魔洞、三门海、长寿村都值得一去。
她又在我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学中医的,百魔洞养病的人多,病气重,最好早上9点以前去。”
次日一早,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我们先去凤山三门海,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天窗群规模最大,景观奇特壮丽。明河暗湖交织,有三个天窗自然通道可乘船入内,山、水、洞、天浑然一体,形成山中有海、海中有门的景象,实属罕见,蔚为壮观。
游完三门海,已是下午6点,木子坚持要去百魔洞。
由于这几年我一直在生病,心有忌讳,便决定不进去。
木子说:“我阳气足,不信这些。”执意一个人去了百魔洞。我们便在外面的小广场上等她。
小广场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甩鞭子健身,有的在悠闲地漫步,天南地北的口音混杂在一起。
不少人在用小车拉着水桶,匆匆走着。
我心生疑惑,这么多人拉水干嘛?
便向迎面而来的一位妇女询问:“这水有什么特别吗?”
“这里的水能养病的。”妇女操着上海口音,指着百魔洞的方向,“就在前面百魔洞里打的。”
“真有这么神奇?”
见我一脸怀疑,她语气坚定:“我已经在这儿居住8年了,除了回上海拿药,每天都吃百魔洞里的水,对身体很有益处的。”仿佛她就是这神奇之水的印证者。
当地百姓介绍,百魔洞原名百么洞,“百么”是壮语,山泉水的意思。当地百姓传言,二战时期有一个日本兵,死在百魔洞里。几年后,村民发现尸体时,尸体竟没有腐烂。后来百么洞便成村民停尸的地方。
百姓认为该洞有魔力,便改为百魔洞。
后经科学考证,这里有极高的负氧离子和高于其他地区的地磁效应,因而吸引了全国不计其数的癌症患者来这里治疗,百魔洞也成为他们的“抗癌圣地”。
随着巴马长寿村名气越来越大,来的人越来越多,说到这儿,妇女指着一片烂尾楼说:“前几年这一大片都是古树林,绿荫连绵,现在都给破坏掉了。”语气里多了几分感伤。
木子从百魔洞出来,兴奋地说:“百魔三重天,归来不看洞。”
她向我们描述着里面的见闻:洞壁内钟乳石、石笋造型千奇百怪,惟妙惟肖,自然植被茂密,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洞里长寿圣水滴答声清脆悦耳。
木子说,洞里面聚集了不少人,铺着床单躺在石头上,便上前询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他们答,在玩呢。
木子纳闷,这有什么好玩的?
我联想起村民对百魔洞的介绍,噢,原来躺在地上那些人,是在用地磁疗法治病呢。
随处可见五世同堂的长寿福地
坐在车上,远远就看到山顶上刻着两个红色的大字:一个寿字,一个寿在福中,非常醒目。一座座白色的小楼坐落在半山腰,这里就是巴马长寿村。
通往村里路两旁的古树,看上去都是几百年的树龄了。经过它们就是高低落差几十米的石板路。踏上这段石板路,也就开始了长寿村的观光之旅。
这里的村民都在忙着经营他们的小店,屋顶上各种形状的标志,就是他们的门牌号。他们将家里的一楼改成了门面房,卖当地的土特产:火麻油、火麻仁、野山菌等;二楼是民宿,迎接各地游客。旅游业为他们带来了收入。
信步闲游,我看到八十岁的老人穿针引线,毫不费力;九十岁的老人还能上山采野菜、下田劳作;百岁以上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神采奕奕,悠然自得。
我来到岁的黄奶奶家中。与她攀谈,老人是壮族,不懂汉语,她的家人在一旁给我介绍她的情况。
黄奶奶,五世同堂,第五代孙子已经上幼儿园了。问到黄奶奶的饮食习惯,她的第四代孙媳说,平时以粥为主,配青菜,很少吃肉。
她随手给我翻看发的抖音:视频里的黄奶奶思维清晰,生活起居完全能够自理,还有不少近期黄奶奶下地干活、做家务的影像。
黄奶奶虽然听不懂我的话,但她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她的身体状况长寿而健壮,苍老而有力。
你一定好奇吧,巴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想必,只有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吧。
一起去山深水奇的世外桃源
第三天清晨,雾雨朦胧中,长寿村耸立于天地之间,水墨画般的景致,使它多了几分韵味和神秘。
盘阳河堤处,修建了几座通往两岸的小桥。沿着河边晨练、跑步、散步的,大多是长期居住这边调养身体的病患者。
大桥上,我们遇到去打山泉水的男子,他看上去六十开外。便问:“这儿也有山泉水?”
这位大哥热情地指向大桥下的一个山洞:“那里有一口泉眼。”
我们跟着他来到山洞里。泉水是流动的,我取过长勺喝了一口,甘甜清凉,的确有别于我们平时喝的自来水。难怪这里的人天天打水煮饭,视它为“延命水”。
我想,经过这山间清新空气和甘甜山泉水的洗涤,身子骨也会被变得百毒不侵吧!
大哥是黑龙江人,性格豪爽。他说,长寿村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对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
当地博物馆资料显示,这里地磁高达0.5高斯,比其他地方高出0.3。地磁能有效改善睡眠,就连阳光都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在地磁的作用下,将有害的紫外线反射回去,只保留了远红外线,对人体大有好处。
他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说自己来这一年多,血糖正常了,高血压也好了,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看看,完全没有初识的陌生感和防备心,人与人之间轻松、愉快、不疏离。
他给我们讲了他认识的一位癌症患者的故事。那人肺癌晚期,医生已判“死刑”,宣判最多只有三个月的寿命。那人知道病情后,要求不开刀、不化疗,从河南来到巴马长寿村度过最后的时光。
没想到6年过去了,他还活着,身体康复得不错,各项指标也已正常。如今他成为了巴马“抗癌协会”的领头人。
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期的癌症患者,来到长寿村定居几个月后,身体自然而然就康复了,并长期居住下来。一传十,十传百,这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村落。
我想,这儿村民长寿的因素,除了无污染的空气、含有矿物质的山泉水和食用野山菌、野菜之外,还会有什么其他因素呢?
举目望去,乡间小道旁,都是些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在卖烤鱼、炒西葫芦籽、烤糯米饼或野菜。老人家脸上个个透着乐天的神情。
巴马,一个与世无争的村落,青山环抱,绿水长流,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安静从容的如世外桃源。
阳光闲散,日子慢慢,生活懒懒,味道长长,这里生活节奏慢,没有城市的压力和焦虑,人们平和友善,过着与世无争、脱离俗流的生活。
这是长寿村另一种生活气息,风景之外,还有生活的哲学,一种截然区别于钢筋水泥间的生活态度。
这何曾不是长久被困于城市里的我们,所向往的一种田园生活呢?
曾经与几个挚友说过,等我们老了,不妨找一片田地,建一个小楼,背靠青山,面朝江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起抱团养老。
巴马长寿村,便是个养老的好去处。每年冬天可以待在这里,住上半载,与自然共生,与山河相伴,与人和谐,与心灵相依。
-END-
遇见Ni遇见自己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gx/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