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麻油 > 麻油性味 > 正文 > 正文

软溜溜黄米油炸糕鄂尔多斯新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8/17 12:27:53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内蒙古地区的人家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必须要做油炸糕吃。比如过大年、盖新房、小孩儿满月、圆锁、娶媳妇、聘闺女、乔迁之日、稀客上门、亲戚远道而来等等,都要吃糕。和南方的糯米年糕不同,内蒙古的糕是由脱了壳的黍子,也就是黄米,经淘洗、磨制而成糕面,再经水粉、蒸熟、搋[chuāi]和、捏制、包馅、油炸几道工序,方可装盘装碗,端上桌供人享用品评。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黄米的好赖,其次才是做糕人的手艺。早年我家人口多,每年腊月都要做几十斤黄米糕,以便正月里待客或自家食用。说实话,我最爱吃的并不是油炸糕,而是素糕片子。那时候因为做的多,一部分油炸,一部分被搓成胳膊粗的骨碌子,晾凉切成片,最后全部冻到凉房里的桶或缸内,盖严实,绝不能让风给吹干了。油炸糕简单,吃的时候上笼一馏[liù]就行了。素糕片子呢?我家的吃法,一种是直接闷在香喷喷的肉勾鸡上,连糕带肉一起吃,一种是放到大铁盘里撒上红糖蒸透蘸着糖汁吃。也有的人家会把素糕馏软后重新搋到一起,再揪成剂子,起油锅,做现炸糕吃。我觉得他们这种吃法太麻烦,也缺少创新,所以不大喜欢。过去,我们村最大张旗鼓的吃糕,是办红白事宴那天早起。很有意思,事宴上被分派蒸糕的人头天晚上不能回家睡觉,后半夜就得生火开工;而帮忙捏糕的女人们,五明头过来也不误事。捏糕的营生我年轻时没少做过,虽然因为起得太早有些瞌睡马趴,但那里里外外热火朝天的场面,片刻就让人精神抖擞了。在大事宴上,只有捏糕的人,才能吃到刚出锅的“糍儿糕”,天亮后陆续而至的吃糕人,吃的却是炕头上被皮袄包裹着的糕瓮里的拖油糕。“糍儿糕”外脆里软,香糯劲道,一咬一嘴酥油泡。再喝上碗烧猪肉粉条海带豆腐汤,就两口黄豆芽,简直比中午的正席都让人难忘。农村事宴上帮忙的人分工很明确,要写在纸上,然后贴到正房的窗玻璃上。蒸糕的、炒菜的、端盘子的、洗碗的、看锅炉的、摆自行车的、保管烟酒糖茶的,还有一个特殊岗位,是“叫”糕的。其实就是挨家挨户叫那些搭了礼的人过来吃糕,以表东家对大家的重视。一般人不用叫或叫一次就来,但也有耍派头摆谱的,很气人,不叫个三趟五趟,绝不露面。而我对糕的记忆,大概始于四岁左右。那年,姥姥家不知遇到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不年不节就要吃糕。我妈早早去帮忙,让二舅推着独轮车回村接我和姐姐。我第一次坐独轮车,好奇它的构造,根本不听二舅的警告,总是探前身子往外看。结果,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车轱辘稍微一颠,我就一头杵出去跌到车前头,顿时满嘴流血,嚎啕不已。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大人真是处变不惊,见我哭的满嘴红,我妈只掏出手绢一擦,也没看看我的牙还在不在,就塞给我一块儿抹上胡麻油的素糕。直到今天,我都能想起自己当时的没出息:看到糕,一下不哭了;也顾不上肿的已顶住鼻子的上嘴唇,竟然一口一口吃起来。而我爱吃素糕,或者和此经历有关。农村人还有个好习惯,除了办红白事宴,不管谁家因为什么吃糕,总会边炸边分派小孩儿趁热给左邻右舍以及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亲戚家各送一碗,以示同喜同贺。当然,国人爱吃糕,和汉字的谐音也有着极大的关系。“糕”,“高”也。高兴、高中、高升、高就、重阳登高、日子一年比一年高……看看,吃糕,真是太重要了。

编辑:杨阳、王淑琪

校对:李荣、白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xw/13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麻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