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麻油 > 麻油性味 > 正文 > 正文

胡麻种植与会宁历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6 21:34:38
白癜风治愈会复发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52637.html

华夏会宁年09月18日电话

胡麻种植与会宁历史

文/贠守勤图/陈利强

(年9月18日)

唐·张籍有诗云:暗修黄箓无人见,深种胡麻共犬行。唐·戴叔伦也写到种胡麻的情景时说: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宋时有井如今在,却种胡麻不买山。会宁,万年前有猛犸象(完整个体化石复原展览于会宁县博物馆)等大型动物活动,1万年以前就有披毛犀(完整个体化石复原展览于白银市博物馆)、梅花鹿、平川牛(完整个体化石复原展览于白银市博物馆)等活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有大量人类活动,三千年前游牧民族活动于靖远、景泰、平川等与会宁相邻的地区,研究证明,远古时期,会宁周边生长着大量的原始农作物,史前祖先已经从事农业和游牧业生产活动。远古时代,会宁境内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动物繁多,生态良好,农耕文明发达。新石器时代,会宁境内有大量人类繁衍生息,创造着华夏文明,也为胡麻等农业的种植生产、加工和品质优化创造了条件。会宁建置始于两千年前,境内首先设置祖厉县,从治县历史开始,文化、文明之门开启,积淀日渐丰富、深厚。元鼎五年(前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而还”,说明会宁很早以前就是陇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要冲,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机会。会宁,自古为丝路之驿站、关隘之重镇、文化之盛区。张骞通西域后,会宁青江驿、保宁驿(今会宁县城)是丝绸之路从平凉经萧关过六盘山到宁夏隆德、经静宁、会宁,西去河西的必经之地,积淀了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既为会宁的胡麻等农业种植和生产加工生产汇集了人才、技术和商贸流通,也为会宁胡麻等农产品引进来、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经过会宁(从天水一路由青海通过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但是,会宁是重要的丝绸古道,假如胡麻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从西域传来,首先在陇中会宁一带种植不无可能,因为会宁的气候、土壤等很适合胡麻生长。会宁,山川绵延,沟壑纵横;四季分明,物候迥异。峰悬倒虹,枝育灵禽;果珍裕野,黍稷盈畴;粟米灿烂,菁华荟蔚。唐代,称为粟州,意为粟黍之地、米粮之乡,胡麻已经大量种植。《会宁县志》记载:“会宁境内出土的历史文物证明,多年前,先民已开始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汉代,农业生产有较快发展。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繁荣。唐贞观八年(公元年),因盛产粮食,仓储殷实,改会州为粟州,后人有‘自改粟州为乐地,春郊岁岁庆桑田’的诗话。”《会宁史话》记载:“会宁种植胡麻大约始于唐代,系油用亚麻,为主要油料作物”,宋代就已经普遍种植了。会宁人自古以来一直用胡麻秸秆制取麻料,俗称胡麻毛,用于制作绳子、编制口袋(装粮食)、褡裢(搭在肩上的包,相当于现在的旅行包)等。会宁人喜欢食用胡麻油,而且还被广泛用于药物、滋补品、护肤品、月子保健用品等。而且胡麻,其花蓝茵飘逸,其籽红润光亮,其油脂通透如玉,不仅十分好看,而且包括茎秆等浑身是宝,可以进行多种深加工、精加工。其籽及其产品之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等极为突出,甚至于为人体所不可或缺,为妇孺、老年、病弱之滋补上品,成为陇中一大特色。元代刘崧《有咏胡麻花者,同赋一首》:挺挺芳茎节节花,轻盈有态莹无瑕。金绳雪铸千铃小,宝树霜悬万盖斜。云影茏葱栖翠陇,雨香历乱扑晴沙。苦心独抱秋房冷,会压琼脂滴绛霞。刘崧诗前四句从外表上将胡麻的形象,包括茎节、花态、花苞等形容的淋漓尽致,后四句将胡麻油的色泽、清透、浆脂也形容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会宁老家

赞赏是最大的支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xw/7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麻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