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酱卤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白煮肉制品加工
白煮肉制品是酱卤肉类未经酱制或卤制的一个特例,是肉经中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白煮肉制品以冷食为主,一般在食用时再调味,吃时切成薄片,蘸以少量酱油、芝麻油、葱花、姜丝、香醋等。白煮肉制品主要有白切肉、白斩鸡、盐水鸭、白切猪肚等。
一、白切肉
白切肉又称白煮肉、白片肉、白肉,为北京传统名菜,源于明末的满族,至今约有多年历史,清朝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白切肉是用去骨猪五花肉白煮而成,其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蘸上调料,就着荷叶饼或芝麻烧饼吃,风味独特。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的白切肉最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cm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白切肉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选择卫检合格、肥瘦适度的新鲜优质猪前后腿肉为原料,每只腿斩成2~3块。
腌制将食盐和硝酸钠配制成腌制剂,然后将其揉擦于肉坯表面,放入腌制缸中,用重物压紧,在5℃左右腌制。2d后翻缸一次,使食盐分布均匀;7d后出缸,抖落盐粒。
煮制第一次制作时,将葱、姜、料酒和清水倒入锅中,再加入腌制好的肉块,宽汤旺火烧开,煮1h后文火炖熟,捞出即为成品。剩余的汤再烧开,撇去浮油,滤去杂物和葱姜,即为老汤。以后制作使用老汤风味更佳。
冷却煮熟的肉冷却后可立即销售,也可于4℃冷藏保存。
白切肉家庭制作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横切成20cm长、10cm宽的条块,刮皮洗净。
2h左右。
煮熟后,先捞出浮油,再捞出肉块晾凉,去皮后切成10cm长的薄片;同时把大蒜泥、腌韭菜花、腐乳汁、辣椒油和酱油等调料一并放入小碗内拌匀,用肉片蘸着该调料食用。
二、盐水鸭
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特产,久负盛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是用肥鸭煮制而成,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期短,可现做现售。其特点是鸭体表皮洁白,鸭肉微红鲜嫩,皮肥骨香、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因时值桂花盛开季节,故美名曰: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桂花鸭“清而旨,久食不厌”,是下酒佳品。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买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当时南京城里盛行用鸭制作菜肴,曾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
盐水鸭工业化生产
1.工艺流程
2.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选用当年仔鸭,饲养期一般在3~5个月左右,尤其以秋季制作的最为有名。经过稻场催肥的当年仔鸭,长得膘肥肉壮,用这种仔鸭制作的盐水鸭,更为肥美、鲜嫩。
宰杀颈部切断三管法宰杀放血,60~68℃热水浸烫2min左右,脱毛、齐翅膀处切去两翅,再沿踝关节割下两脚,然后在右翅下横切6~7cm月牙形口,掰断2~3根肋骨,从开口处挖出内脏,拉出气管、食管和血管,用清水把鸭体洗净,再放入12℃以下冷水中浸泡1~2h,浸出肉中残留的血液,使肌肉洁白,挂起晾干。
浸泡时,注意鸭体腔内灌满水,并浸没在水面下,浸泡后将鸭取出,用手指撑开肛门排出体腔内水分,然后把鸭挂起沥水约1h。取晾干的鸭体置于案子上,用力向下压,将胸骨、肋骨和三叉骨压脱位,将胸部压扁。此时鸭体呈扁而长的形状,外观显得肥大而美观,并能够节省腌制空间。
干腌干腌要用炒盐。将食盐与八角按∶6的比例在锅中炒制,炒干并出现八角香味时即成炒盐。炒盐要保存好,防止回潮。将炒制好的盐按鸭体重的6%~6.5%进行腌制,其中的3/4的食盐从右翅开口处放入腹腔,并前后左右反复翻动鸭体,使盐均匀布满整个腔体;其余1/4的盐量用于鸭体表腌制,重点擦抹在大腿、胸部、颈部开口处。鸭体擦盐后叠入缸中,叠放时使鸭腹向上背向下,头向缸中心尾向周边,逐层堆叠。气温高低决定干腌的时间,一般为2~4h。
抠卤干腌后的鸭子,鸭体中有血水渗出,此时提起鸭子,用手指插入鸭子的肛门,使血卤水排出,此过程俗称“抠卤”或“扣卤”。抠卤后把鸭体放入另一缸中堆叠,2h后再一次抠卤,接着进行复卤。
复卤复卤又称湿腌。复卤的盐卤有新卤和老卤之分。新卤是用抠卤血水加清水和食盐配制而成。每kg清水加食盐35~37kg、葱75g、生姜50g、八角15g,入锅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即成新卤。kg盐卤可每次复卤约35只鸭,且每复卤一次要补加适量食盐,使盐浓度始终保持饱和状态。盐卤用5~6次后必须煮沸一次,撇除浮沫、杂物等,同时加盐或水调整浓度,加入香辛料。新卤使用过程中经煮沸2~3次即为老卤,老卤愈老愈好。复卤时,用手将鸭体右翅下切口撑开,使卤液灌满体腔,然后抓住双腿提起,头向下尾向上,使卤液灌入食管通道;再次把鸭体浸入卤液中并使之灌满体腔,最后用竹箅压住最上面鸭体使其浸没在液面以下,不得浮出水面。复卤2~4h即可出缸起挂。
烘坯腌制后的鸭体沥干盐卤,逐只挂于架子上,推至烘房内以除去水气。烘房温度40~50℃,烘制时间20min左右,烘至鸭体表色未变时即可取出散热。注意煤炉烘炉内要通风,温度不宜高,否则将影响盐水鸭品质。也可将鸭体取出挂在通风处吹干。
上通用直径2cm、长10cm左右的中空竹管插入肛门,俗称“插通”或“上通”。再从右翅开口处向每只鸭体腔内填入姜2~3片、八角2粒、葱1根,然后用开水浇淋鸭体表,使鸭子肌肉收缩,外皮绷紧,外形饱满。
。这时打开锅盖看是否煮熟,若大腿和胸部两旁肌肉手感绵软,并且膨胀起来,说明鸭子已经煮熟。
冷却、包装将鸭体冷却至30℃左右,真空包装。
3.食用方法
煮熟后的鸭子冷却后切块,取煮鸭的汤水适量,加入少量的食盐和味精,调制成最适口味,浇于鸭肉上即可食用。注意切块时必须晾凉后再切,这时脂肪凝结,肉汁不易流失,否则热切肉汁容易流失,鸭肉容易发散、切不成形。
4.工艺关键
鸭子必须洗净,去除肾臊,否则会有异味。
在煮制过程中,火候对盐水鸭的鲜嫩口味相当重要,是制作盐水鸭好坏的关键。
盐水鸭家庭制作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和整理可参考前面所述方法进行操作。
腌制先用炒盐涂擦鸭体腔和体表,用盐量为~g,擦后码堆腌制2~4h,然后用盐卤复腌2~3h即可出缸。
烫皮复腌后的鸭坯,用长6cm的空竹管插入肛门,再从开口处填入姜2~3片、八角2粒、葱1~2根,然后用沸水浇淋鸭体表使肌肉和外皮绷紧。
煮制在清水中加入葱、姜、八角煮沸,停止烧火,将鸭体放入,待开水进入腹腔后,提起鸭头放出热水,再将鸭体放入锅中灌入热水,盖上锅盖,焖煮20min。然后加热升温到水似开未开时,提鸭倒汤,再入锅焖煮20min后,第二次加热升温至90~95℃,再次提鸭倒汤,再焖5~10min,即可起锅。
三、肴肉
肴肉是镇江著名的传统肉制品,久负盛名,具有香、酥、鲜、嫩四大特色,瘦肉色红,香酥适口,食不塞牙,肥肉去膘,食而不腻。食用时佐以镇江香醋和姜丝,更是别有风味。相传在清代初年即有肴蹄加工,清光绪年间修纂的《丹徒县志》上就有“肴蹄”的记载,故又称水晶肴蹄。又因肴肉皮色洁白,晶莹碧透,卤冻透明,肉色红润,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故还有水晶肴肉之称。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肴肉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除去肩胛骨、臂骨与大小腿骨,去爪、去筋、刮净残毛,洗涤干净,然后置于案板上,皮朝下,用铁钎在蹄膀的瘦肉上戳小洞若干。
腌制用食盐均匀揉擦整理好的蹄膀表皮,用盐量占6.25%,务求每处都要擦到。然后将蹄膀叠放在缸中腌制,放时皮面向下,叠时用3%硝水洒在每层肉面上。冬季腌制需6~7d,甚至达10d之久,用盐量每只约90g;春秋季腌制3~4d,用盐量约g,夏季只须腌6~8h,需盐量g左右。腌制的要求是深部肌肉色泽变红为止。出缸后,用15~20℃的清洁冷水浸泡2~3h(冬季浸泡3h,夏季浸泡2h),适当减轻咸味,除去涩味,同时刮除皮上污物,用清水洗净。
煮制取清水50kg、食盐4kg及明矾15~20g放入锅中,加热煮沸,撇去表层浮沫,使其澄清。将上述澄清盐水注入另一锅中,加入黄酒、白糖,另取花椒、八角、鲜姜、葱分别装在两只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盐水中,然后把腌好洗净的蹄膀放入锅内,蹄膀皮朝上,逐层摆叠,最上一层皮面向下,并用竹篾盖好,使蹄膀全部浸没在汤中。然后用旺火烧开,撇去浮在表层的泡沫,用重物压在竹盖上,改用小火煮,温度保持在95℃左右,时间为90min,再将蹄膀上下翻换,重新放入锅内再煮3~4h(冬季4h,夏季3h),用竹筷试一试,如果肉已煮烂,竹筷很容易刺入,这就恰到好处。捞出香料袋,肉汤留下继续使用。
,即成晶莹透明的浅琥珀状水晶肴肉。煮沸的卤汁即为老卤,可供下次继续使用。
镇江肴肉宜于现做现吃,通常配成冷盘作为佐酒佳肴。食用时切成厚薄均匀、大小一致的长方形小块装盘,并可摆成各种美丽的图案。食用肴肉时,一般均佐以镇江的又一名产——金山香醋和姜丝,这就更加芳香鲜润,风味独特。
肴肉罐头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选择去皮、去骨猪肉为原料,尤以前后腿肉为佳。
加入猪肉中,拌匀后放入容器,立即于2~6℃冷库内腌渍3~5d。腌后肉色呈鲜红色,气味正常。
漂洗腌渍后漂洗1h,以洗去污物,然后在沸水中淋浸20min,取出再清洗1次,去除血蛋白、污物等。
预煮、切块将猪肉与调味料在95~98℃预煮60~70min,取出平铺在工作台面上自然冷却。然后切成厚1~1.5cm、长7~8cm的块形。
注汤在上述配料预煮汤中加入明矾,澄清汤汁,除去沉淀物后加入味精。然后将肉块放入罐中,注入此汤汁。
15min—25min—15min/℃,反压冷却。
四、白斩鸡
上海白斩鸡
白斩鸡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因烹鸡时不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东三黄鸡,尤宜于下乡村,入旅店,烹饪又及时最为省便。又,河水煮熟,取出沥干,稍冷,用快刀片取,其肉嫩而皮不脱,虾油、糟酒、酱油俱可蘸用。”如今以上海小绍兴酒家经营的“白斩鸡”最为著名。由于该店坚持选用三黄鸡烹制白斩鸡,质量好,滋味鲜美,颇受广大顾客欢迎,并闻名全国。
1.工艺流程
2.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必须选用上海市郊浦东、奉贤、南汇出产的优良三黄鸡,要求体重在2kg以上,公鸡必须是当年鸡,母鸡要隔年鸡。因为这一带的鸡多散养,吃活食,光照时间长,肉质鲜嫩,皮下脂肪丰富。
宰杀、整理杀鸡时刀口要小,血要放净,再放入65~68℃左右的热水中浸烫,煺净全身羽毛,切去鸡爪,在鸡颈背部开口取出气管、嗉囊,在肛门上方开3~6cm长的口子,取出内脏,洗干净鸡身内外,沥干水分。
,使鸡身内外受热均匀。然后在锅内加少许冷水,使汤汁落开,再将鸡放入锅中,加锅盖,微火煮20min,同时锅内汤汁保持微沸状态;翻动鸡身,再煮10min左右至鸡浮上水面,立即捞入凉开水内浸凉。然后晾干表皮水分,涂上香油,即可改刀食用。
食用时,佐以葱、姜末、香油、酱油等调料,味极鲜嫩可口。
白斩鸡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选用当地阉割后经育肥的健康母鸡或公鸡,体重1.3~2.5kg为好。
宰杀、整形采用三管切断法宰杀,放净血,用65℃左右热水烫毛,去大小羽毛,洗净全身。在腹部距肛门2cm处,剖开5~6cm长的横切口,取出全部内脏,用水冲洗干净体腔内的淤血和残物,把鸡的两脚爪交叉插入腹腔内,两翅撬起弯曲在背上,鸡头向后搭在背上。
煮制将清水煮至60℃,放入整好形的鸡体,煮沸后,改用微火煮7~12min。煮制时翻动鸡体数次,将腹内积水倒出,以防不熟。然后把鸡捞出后浸入冷开水中冷却几分钟,使鸡皮骤然收缩,皮脆肉嫩。最后在鸡皮上涂抹少量麻油即为成品。
食用时,将酱油、姜、葱等辅料混合配成佐料蘸着吃。
广东白斩鸡
白斩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每逢佳节,是宴席上不可缺少又是最受欢迎的菜肴。其特点是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1.工艺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宰杀及整理选择体重1kg左右的嫩公鸡。宰杀和整理步骤的操作可参照前述操作进行。
,再放进葱、姜若干,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焖煮10~20min,加适量盐,待确定鸡刚熟时,关火冷却后,再将鸡捞出,控去汤汁,然后在鸡周身涂上麻油即成。
将葱、姜切成细丝并与食盐拌匀,然后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淋在其上,供佐膳用。食用时斩成小块,蘸着佐料吃。
白斩鸡家庭制作
1.配方
2.加工工艺
,用竹签戳一下鸡腿肉,如已经断血,即可捞起,自然冷却。
将煮熟的鸡从背脊剖开斩成两片,切去两腿,随即取鸡脯肉1块,斩成6.6cm长、1cm宽的条块,修齐成刀面放在一边待用;另一块鸡脯斩成块后,用修下的碎鸡肉一起装在盆当中,再将两只鸡腿用斜刀斩成6.6cm长、1cm宽的条块,整齐地排在鸡块两边;然后将斩好的刀面覆盖在上面,略带桥形,上面放上香菜。酱油装碟,加入麻油,同白斩鸡一起蘸吃。
五、桶子鸡及桶子鸭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yf/1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