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麻油 > 麻油功效 > 正文 > 正文

家乡记忆香油果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15 12:11:36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9249102.html

香油果子

作者李东平

一提起香油果子,立马口留余香啊,一想起香油果子就记起了过年的习俗。香油果子家乡的美食,它联系了多少人的亲情,又牵起多少人梦中记忆。

常记得大年初二,闺女回门,少不了带四大样,鸡鱼肉和粉条,外带四小洋点心,口酥,挂面,和香油果子。

初雪将晴的街面上,刚刚用竹扫帚扫过,几个小妮子,和半大小子站在当街或迎出嫁的老姐或看新娶的姐妹,吱吱喳喳品头论足,未了就把眼光放在大金鹿车把上那串礼上。这个说,哎哟,这礼条(肉)足有十斤多,那个说挂面是老张家的吧,一齐把眼光搭在牛皮纸裹把的又香又酥的香油果子上。二妮逗新女婿问,"姐夫,买俺老邢的香油果子啊?乍有一股豆油味?”姐妹哈哈大笑,一散而开,新女婿怅然若失不知进丈人门还是不进。

以前邢家香油果子就俺们村一家,男随女姓,只一寡妇,从记忆中,就炸香油果了,其实也就是现在油条。

那时候,人们生活差,吃食很单一,没见过多么丰盛美食,唯有这香油果子,外焦内脆,满嘴流香给人留下很深印像。

邢家果子听说是流传于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听到邢李两家正在客请戏班子唱大戏。春天时,李家正在请,秋天了,邢家请。只见一般老百姓以地为席,四周全是做小吃的,煎包,油条,撒子,绿豆丸子,都是就地取材,老百姓喜欢吃食,唯有一大摊位,炸的油条与众不同。听老百姓说这是邢家财主的独家摊位,用香油炸的,贵却好吃。

乾隆爷微服私访走到这儿,看了一段大戏。也许饿了,让人卖了两根,品尝之后龙心大悦说,赞”此地真富饶啊。"从此才出现了西遥这个地名。邢家香油果子才流传很广,传到现在也得十多代了。

邢家奶奶一头白发,老头死的早唯留一女,身体很弱,自嫁后又挂念娘,只好两头住着。与娘炸香油果子维持生机。

每当"八明不醒”(三更),邢奶奶就起来和好面,醒上二个时辰,天刚放亮,点上炭炉,风箱扇旺,一个半大不小耳朵铁锅支在上面,倒上纯正花生油,在油热时,把两手一罗的剂子抻着,下到冒着清烟锅里,吱啦一声膨胀开来,象一个个小船瓢在油面上,但等四面金黄泛起气泡,用长竹筷夹起控在秫秸瓦头篦子上,香气四溢,得把馋虫都钩上来了。这时村子孝顺媳妇端着一小瓢麦子或高梁来,换上斤吧半斤,给家里老人用鸡蛋茶泡香油果子,有汤有水好吃又好消化。

那些娇气"馋孩子",手里握着几张毛票也能换几根果子吃。这也是邢奶奶固定食客。更多时,邢奶奶用竹篮子盖上篮布,拿着小秤赶四集,这也是乡里人走亲串友离不开礼物。

赶上年,邢奶奶一家大小齐上阵,有和面的,有揉剂子,有炸的,有卖的,就象没年三十一样的忙而不乱。

邢奶奶不善言语,但人及实在,从不计较斤两,别人说多少就是多少。她仿佛是在熬岁月,不愠不怒,淡定的如她家门前的小湾,水波不惊,你在不在,她依然这样。

直到有一天,邢奶奶睡下没有起来,她的香油果子才告一段落。她的女儿把老人"发送”了(泰安方言泛指出让逝者入土为安出殡),小门一关,这门祖传手艺就再也不见了。

后来她的小叔子搬了她全套家伙,干了几年,味道总不如她。人说这那叫香油果子,纯粹老油条啊。

记忆中香油果子,真的不见了......

作者李东平

七0后,山东泰安大汶口南西窑。书画家,喜诗爱画,擅长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品。其作品多次发表《泰山文化》《大汶河》《中国诗歌网》《汶水之滨》等各纸刊网络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youa.com/mygx/11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麻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